金茶王大賽 「沖出」互利共贏生態圍

特寫

發布時間: 2019/11/26 16:12

最後更新: 2019/11/26 16:18

分享:

分享:

金茶王2009年由比賽做起,已發展成有奶茶品牌、培訓班、技術交流的商社共生圈。(資料圖片)

港式奶茶,有人小覷只是紅茶混入淡奶。老行尊黃家和及女兒卻深信,它一直反映本地經濟發展,承載着香港精神。

10年前首辦「金茶王大賽」,黃氏僅想推廣本土奶茶文化,今天,他們樂見「水吧佬」漸獲尊稱師傅,靠獎項招徠生意、自立門戶。「金茶王」發展成茶啡原料品牌後,近年不斷開班培訓,既為茶餐廳注入新血,反過來也贏來穩定客源,更意外拓展出海外市場。

按金茶王執行董事兼首席營運總監黃嘉卉(Karen)的形容,她們「發展出一個生態圈」,大家可互利共贏。

黃嘉卉笑謂,自己不時要練習沖奶茶,否則怕生疏。(馮漢柱攝)

2011年的金茶王冠軍陳錦匯(左)師從曾獲亞軍的李兆成(右),得獎時僅18歲,是兼職奶茶師傅的中學生。(資料圖片)

08年大學畢業後,Karen即加入父親黃家和的食品商金百加,從頭籌劃09年起在港舉辦的金茶王大賽,現時內地、加拿大和澳洲等地皆有國際賽,每年吸引逾400人較勁。記憶深刻的贏家,她信手拈來:本港歷來最年輕冠軍僅18歲,師出早年亞軍,更勝於藍;加拿大地區賽曾由越南裔移民取勝,原為牧師的他還要克服了視障限制。

「一個全失明人士要拿着壺熱燙的茶,真係沖出一杯很好喝的奶茶,係頗困難的事!」Karen指,對方現時開了一間餐廳,培訓視障者從事餐飲工作。大家仍不時溝通,嘗試改良配方、出品。金茶王有幾個共逾千名奶茶師傅的通訊群組,每天一起鑽研和交流,「一來談飲食業新知,第二談哪家餐廳不夠人,能否過來幫手。」

推動社會發展 奪價值共享獎

團結香港基金上周頒發「商社共生」傑出大獎,表揚有效利用營商策略、推動社會發展的港企,金茶王拿下「價值共享大獎」,衞安集團及娛藝院線分獲「創新大獎」及「共融大獎」。

「飲杯奶茶都搞比賽,不如菠蘿包、蝦餃、燒賣都搞比賽?」黃家和領獎時不忘反駁最初的質疑聲。他認為應以最基本、傳統的方式,環球推廣已有逾百年歷史的港式奶茶。14年,金茶王成功申請「奶茶製作技藝」成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
擁中大人類學碩士的Karen解釋,昔日喝奶茶者常為苦力,故須改良英式奶茶,以3種不同粗幼茶葉沖出濃茶底,棄牛奶換成濃郁的淡奶以至煉奶,好能提神和補充體力;喝的地點則慢慢由大牌檔、冰室,變成茶餐廳、酒店,「我們可用一杯奶茶看到整個經濟發展。」

金茶王創辦人黃家和(手執茶杯者)由2017年起已助業界培訓出2,000至3,000名奶茶學生。(金茶王專頁圖片)

有見近年少年輕人入行,2017年金茶王正式開辦專業奶茶班協助業界傳承,入門班教沖茶,專業班教混茶葉,也有水吧班拆解出色沙嗲牛肉、餐蛋治的秘訣,迄今教出超過2,000人,更曾有學生遠自越南、菲律賓而來。Karen希望,今後不止金茶王比賽贏家能以個人名氣,或獎杯、金茶杯充當生招牌,冀專業班培訓的學生一樣能成信心保證,可吸引食客。

研新口味 須保留傳統「茶底」

金茶王跟和親戚營運的捷榮份屬本地三大奶茶原料供應商,Karen指歷屆金茶王贏家、奶茶學生往往優先選用自家茶葉、淡奶,提升了公司在香港、內地及台灣等地的市佔。她笑謂,不少華僑市場多得比賽才出現,故增幅多過雙位數,「澳洲、加拿大這幾年確發展快速。」

近年台式奶茶店當道,Karen坦言理解時下年輕人喜愛其多變,但堅持就算跟業界研發新口味,仍不能用清淡的綠茶或烏龍茶,必須保留傳統「茶底」。早前美食博覽,她們曾以港式奶茶茶底推出大受歡迎的奶蓋紅茶,也由茶餐廳檸檬茶變奏出荔枝紅茶,「中心思想真係香港人精神、獅子山精神。」

近月本地社會不穩,金茶王訓練班的報名人數據稱維持維定,依然每個月能開10堂左右,並有師傅單對單教授的私人班。至於數月前Karen曾稱想直接以金茶王名義在港開外賣奶茶店,她不諱言目前仍要「睇定啲、未知」。

記者:姚沛鏞